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在我的家乡——江南水乡无锡,冬季时甚少下雪。即使下雪也通常只会是点到为止,下几片飞絮,掉在地上瞬间融化。下一场大雪,便成了极其稀罕的事情。
2016年的无锡,却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接连下了两场雪。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我在亚热带的越南拍摄,只能靠刷朋友圈来一饱眼福。到了小年的前夜,第二场雪不期而遇了,纷纷扬扬飘了一个晚上。小年的一早,我便拎着相机,前往无锡的最高点——惠山森林公园的三茅峰,踏雪拍摄。
惠山,位于无锡市的西面,有三座主峰相连,当地人俗称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又以三茅峰为最高,海拔328米,周围连绵20余公里,是无锡地区的制高点。惠山是天目山脉的余脉,形成于1.8亿年前的地壳运动,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就在惠山的头茅峰下。
惠山的名称原先很杂,春秋战国时期它叫过“西神山”、汉代时称“历山”、隋朝时又被叫“九龙山”、唐朝时还被称作“华山”、“斗龙山”和“古华山”。只是因为晋代时这里来了个叫“慧照”大和尚,在山脚下修建寺庙,传经布道,一时名扬四海,遂被人们叫作“慧山”,“慧”跟“惠”字相通,后人便只记得这座山叫“惠山”了。
惠山因其主峰高,加上它灵秀的山貌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沉淀,在江南平原地区首屈一指。清朝的乾隆皇帝在点评江南诸山时,就认为“唯惠山幽雅娴静,江南第一山,非惠山莫属”。为此,乾隆还亲自手书了“江南第一山”的字幅,现在去惠山古镇的惠山寺,见门就能看到这一句题词。
惠山除了其山脚下的锡惠公园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围绕惠山的三座山峰,又建起了超大规模的“惠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于上山基本靠徒步攀登,现今的惠山便又成了市民晨练的好去处。
从惠山脚下徒步攀登,有三四条上山路径。其中最适合的是从惠山的东侧、惠钱路的石门下处上山。这条登山道旧时称作“七十二个摇车湾”,很形象地比喻上山的道路有七十二个转弯。我儿时也曾从这道转弯连着转弯的山道上攀爬过,每过一个转弯,心里就会默记一下,当记到72这个数字,三茅峰的山顶也就到了。只是现在这七十二个转弯大多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新修的上山石道,每间隔一段山路,就会有一些石凳、凉亭供登山者休息。
惠山山峰,也算一座抵挡冬季西北风的屏障,每每西北风夹带着飞雪进入这座城市前,低空部分的雪会在惠山的山坡上积淀下来,加上山高气候冷,积雪也往往不易融化。所以要拍摄好的雪景,登上惠山的三茅峰是最合适的。过去几年,每当这个城市开始下雪时,我都会背着相机去攀爬惠山,用镜头记录下这个南方罕见的雪景。
从“七十二个摇车湾”上山,还有个好处,你能见到整个惠山山脉中最壮观的一堵悬崖峭壁。这段峭壁有三十多米高,中间一处悬崖峭壁被鬼斧神功般劈出一条隙缝,宛如两双巨大的石门,高高耸立在三茅峰的半山腰,守护着惠山三茅峰的上山道。没错,无锡人就叫这峭壁为“石门”。
说起这“石门”,无锡的民间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若要石门开,要等邵宝来”。邵宝,无锡名人,21岁中举,官最高至南京礼部尚书,晚年辞官还乡,在惠山脚下创建了“二泉书院”,深得百姓的爱戴。传说邵宝有一块宝石,能点开此处石门,让石门自动开关闭合。他曾经把当地一恶霸关进了石门,不让恶霸鱼肉乡民。恶霸被关进石门后,苦苦哀求邵宝把石门打开,而邵宝却不理不睬,手持宝石云游四海去了。所以无锡民间戏说,想要打开这两扇石门,一定要等到邵宝来了才有指望。
石门上现存几处摩崖石刻,其中“石门”两字为邵宝的墨宝,这也是在江南地区不多见的摩崖石刻,因为江南地区多平原丘陵,山不高,悬崖绝壁更是难觅。
石门的底下,便是闻名江南地区的道观——白云观,传说当年全真教祖师、八仙之首,那个“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主角吕纯阳,曾在白云观旁的白云洞修炼过。后人为纪念,在白云洞内树立了吕纯阳的雕像,并在此建起了道观。只是历经磨难,当年的吕纯阳雕像和道观均遭毁坏。现在人们见到的白云观,也是“文革”后重建起来的。
惠山三茅峰的顶上,还有一座寺庙,叫“惠山三茅峰古庙”,只是我连续几年去拍摄,攀上三茅峰后,均没有见到古庙开门迎客。而在古庙后面的山顶平地上,建有一座国家地理标志的石碑,它标志着惠山三茅峰为无锡地区的最高峰。很严肃的汉白玉石碑,不知何时被损坏为三截,现在能看到的石碑也是粘贴起来的。石碑的基座上还歪歪扭扭地刻了五个字:刚修复不碰。只是这五个极不和谐的字,三四年了,还在亮瞎游人的眼睛。
登江南第一山拍摄雪景,并非为了其他,也无关风花雪月。只是想把这越来越难得见到雪景留在我的镜头,以便告诉北方的朋友,我们这里也曾下过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