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2010年10月1日傍晚,嫦娥二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当指控大厅大屏幕打出“热烈庆祝嫦娥二号发射圆满成功”的字幕时,孙家栋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给这次发射任务打满分。”他说。
作为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孙家栋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中国航天事业,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又一次辉煌。他曾担任我国第一代多个首发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并担任过我国多项重大航天工程大系统总统计师。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几乎占到中国航天飞行器总数的三分之一。
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孙家栋仍奋战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被航天人形容为:“像卫星一样旋转不停。”幽默中透着敬佩。他正是这样用行动来体现自己对中国航天精神的解读:“总结我国的航天精神,最主要的一条,是豁出命去爱航天事业!”
“我人生道路的选择由一顿红烧肉促成”
孙家栋喜爱红烧肉。
不仅仅是爱吃,他对红烧肉还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就是由一顿红烧肉促成的。”
1950年初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天,原本准备午饭后去姐姐家的孙家栋,听说学校晚饭加餐有红烧肉,临时改变了主意。“那年月能吃上红烧肉可不容易。正是为了这顿红烧肉,我决定等吃了晚饭后再去姐姐家。”
晚饭时,学校主管人员到饭堂向学员们宣读了这样一个通知:为了加快建设中国空军的步伐,新中国的人民解放军空军要在学生中挑选人员,有意者可立即自愿报名接受挑选。
当时刚刚成立的人民空军力量相当薄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向毛泽东提出扩大航校培训规模的建议,得到了批准。很快,中央军委作出决定,建立6个航空学校。
不满21岁的孙家栋填报了从军申请。当天晚上,他便怀着对祖国、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登上了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校的列车。一夜之间,他从一个踌躇满志的学生,变成了一名精神抖擞的军人。
这段经历让他颇为感慨。如果说孙家栋是由这顿偶然的红烧肉走上从军道路,那么这次偶然则是他走向尖端科学技术的阶梯,为他后来成为著名航天工程技术专家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这么年轻的卫星专家,还是小伙子嘛”
1967年7月29日,北京正值盛夏,骄阳似火。
在这个酷热的午后,孙家栋正伏案进行导弹设计。为了不让汗水滴到图纸上,他用一条毛巾围住脖子,其状颇为古怪。
这时,一位不速之客推门而入,开门见山:“我是国防科委的汪永肃参谋。为了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向聂荣臻推荐你了,根据聂老总的指示,决定调你去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就这样,他没提任何条件,扛着被卷书箱去新岗位报到了。
发射卫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首颗人造卫星,次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随后,聂荣臻委派钱学森以及当时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国防部五院副院长王铮负责卫星规划。然而由于三年经济困难,卫星任务受到了影响,中央决定调整空间技术计划,把工作重点转向研制探空火箭。直至1965年,国家重新开始制定卫星计划,并确定了1970年发射,卫星要“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的总体目标。
孙家栋参与进来时,时间已十分紧迫。如何尽快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如何按工程的研制规律一步步往下走?各系统怎样联接起来?联接起来后又怎样作试验?一个个难题摆在面前,他决定从组建队伍抓起。
然而,“文革”年代,派别林立;发射卫星又是人人都想参与的大事。对于年轻的孙家栋来说,选人时稍微处理不当,很容易“引火烧身”。自己被“上纲上线”事小,影响卫星研制工作事大。在钱学森的鼓励下,他横下心,抛开顾虑,一切以搞卫星需要为标准。经过详细考察,他从不同专业角度和技术特长出发,最终选定了戚发轫等18人,这就是中国卫星发展史上有名的“十八勇士”。
“十八勇士”的聚会,使卫星总体设计部如虎添翼。攻克重重难关后,卫星初样在1969年10月基本告成。一天,钱学森告诉孙家栋,周总理要听取卫星工作汇报。得知这个消息,孙家栋又惊喜又激动,花了一天时间,仔细准备了汇报内容。
见到周总理后,总理握住他的手风趣地说:“哟,这么年轻的卫星专家,还是小伙子嘛!”他满脸通红地笑了,一身的紧张顿时轻松下来,并对卫星的初样进行了详解,对主要技术参数和研制中的重要情况作了具体汇报。周总理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提出一些很详细的问题。
其实,孙家栋心中还有件埋藏已久的事,见周总理如此随和,他几经犹豫,终于鼓足勇气说了出来。原来,在那个“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表达对领袖的崇拜,在许多卫星部件上镶嵌了毛主席像章,而无人敢对此提出异议。“大家热爱毛主席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这不仅增加了卫星的重量,影响卫星散热,而且对卫星的姿态会带来影响……”他郑重地说。
周总理听完,表情逐渐凝重,说:“你看人民大会堂这么严肃的地方,也不是到处都挂毛主席像。政治挂帅是要把工作做好,而不能庸俗化。搞卫星一定要讲科学,你们回去把道理给大家讲清楚,大家应该能理解。”一番话使孙家栋豁然开朗,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奏响了中国人向太空迈进的序曲。卫星上的全部元器件、设备和材料,以及许多理论和技术难关的攻克,都是中国自己的产品和成果,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