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风云网
风云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时政

中日东海悬案谈判三年 春晓油气田见证不凡岁月

时间:2015-10-13 13:40|来源:|作者:|点击:

东海春晓油气田示意图
东海春晓油气田示意图

 

  东海待春晓——一座油气田感知中日冷暖

  如同油气喷薄而出的不平静一般,春晓这座油气田,见证的是中日之间在东海问题上的不平凡岁月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苦谈三年未果的中日东海悬案,终于出现了破解的曙光。

  6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除宣布7个坐标点连线围成的区域为共同开发区块外,姜瑜还提到,“中国企业欢迎日本法人按照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法律,参加对春晓现有油气田的开发。
 

“春晓”,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再次引发中国人的高度关注。

  陆上基地静悄悄

  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前往春晓镇,需要绕行20余公里的盘山公路。当行至该地小有名气的洋沙山景区,两排巨大的储气罐就明晃晃地出现在眼前。这个几年前还被称为“三山乡”的地方,因为储气罐管道另一端的浩大工程而有了美丽的名字:春晓镇。春晓油气田陆上终端基地——东海春晓天然气处理厂就位于这里。

  尽管已经过去了三年,但宁波《现代金报》记者戴晓燕仍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整个基地就建在路边,很醒目,很平常,也没有任何的隐藏。”戴晓燕是因为台风“麦莎”而去春晓镇的,在她看来,这个被外界描绘得神神秘秘的天然气处理厂,即使是台风将至时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就是一个办公区,里面立了一些油罐,和我们这边的北仑电厂都没法比”。

  从2002年12月28日奠基,到2005年底陆上基地顺利点火,来自河南中原油田的施工队伍承担了处理厂的大部分建设工作。“现在也没什么异常,油气正在开发嘛,它也不是我们三山的。”2008年6月17日,北仑区春晓镇三山村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也表示,与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相比,现在一切都很平静。

  惟一让戴晓燕有些意外的是,当时东海春晓天然气处理厂的总监刘奎本打算将“海上井架喷火的照片”送给她,但在请示了上级后突然推说“不行”。时隔三年,《国际先驱导报》联系到在中海油西湖天然气作业公司工作的刘奎本人,当听说是了解“春晓”的情况后,他依然谢绝了采访。

  实际上,在绵延海底470公里的输气管道另一端,矗立在中国东海海域中的春晓油气田却一直都不平静。春晓油气田距上海东南500公里,距宁波350公里,所在的位置被专家称为“东海西湖凹陷区域”。除春晓外,还包括平湖、残雪、断桥和天外天等油气田,总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春晓天然气处理厂,就肩负着将油气处理后输送到宁波、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的使命。

  在戴晓燕到访一个月后,“海上井架喷火照片”的正式版本才出现在公众面前。照片显示,2005年9月19日上午9点19分,中国东海上一个钻井平台的井架烟囱喷出了熊熊烈火。这是春晓油气田的第一把火,它意味着春晓油气田进入正式生产阶段。

  “后悔没有再往前打一点”

  照片并非由中方出示,而是由时任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公布,由日本自卫队P—3C反潜巡逻机所拍。事实上,日本人对春晓的窥伺,并非始自点火之时。

  中日两国有关东海问题的争议,源于《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东海最宽处不过360海里,这意味着中日之间肯定存在争议海域。而与中方坚持大陆架自然延伸的法则不同,日方单方面划定了一条所谓“中间线”。

  “即使按照日本的所谓‘中间线’,我们也没有超过。”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中心副主任张抗就参与了春晓油气田的前期勘探工作,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春晓油气田位于“中间线”中方一侧5公里处,“当年我们打的是最后一口井,当时甚至还可以再往前点,因为即使现在这个距离日本人也叫唤,现在我还后悔没再往前打一点呢。”

  张抗回忆,每次他们到勘探地点工作时,日本自卫队的飞机和军舰都围在旁边监视,“一直盯着”。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春晓的建设步伐。张抗表示,前期勘探成功后,他们就将此项目交给了上海新星石油公司,1995年,该公司在此区域试采成功。5年后,新星公司被中石化整体收购。

  2003年8月19日,中海油、中石化、壳牌公司、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了东海的西湖凹陷(包括春晓油气田)作业合同。而在当时,春晓油气田并没有引起中日民间太多的关注。

  2004年日本媒体集体发难

  “2004年是一个转折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对本报表示,日本媒体突然集体将视线转向春晓油气田,使这个工程开始为世人所瞩目。

  当年5月27日,日本《东京新闻》的一名记者和大学教授平松茂雄乘飞机在春晓油气田附近进行了“考察”。随后,包括《东京新闻》《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在内的诸多日本主要媒体开始发难。

  许多日本媒体不约而同地指责中国“侵害了日本的海底权益”。《东京新闻》报道称,春晓油气田的位置距离所谓的“中间线”只有5公里,因此指责“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读卖新闻》则以社论的方式批评日本政府“对中国顾虑太多”、“反应迟钝”。该报甚至要求日本政府彻底修改海洋战略,“毅然决然地向中国表明自己的态度”。

  紧随其后的,就是日本部分政客的“表演”。当年6月9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公开放话:“日本将尽快考虑在7月份向东海地区附近的日本海域派出调查船进行勘查。”

  此后两年间,日本方面还一度拟研究重新解释《自卫队法》,将“防空识别圈”的外沿划定在了东海“中间线”以西的纵深,包括春晓、天外天等气田设施都在此“防空识别圈”内,以方便动用航空自卫队的战斗机进行“掩护射击”。

  2006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批准帝国石油公司在东海海域试采石油天然气,并单方面把春晓油气田命名为“白桦”,另外两处油气田分别命名为“楠”和 “桔梗”。

  从谈判争执到海上对峙

  用海外媒体的话说,春晓油气田已经成了日本的“眼中钉、肉中刺”。日本方面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是,中方在距“中间线”只有5公里的区域作业,会将日方一侧的油气资源“吸走”。

  “这种论调简直是幼儿园的水平。”张抗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日本后来又在中日东海问题的磋商中数次索要春晓油气田的建设图纸和有关数据,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方的严词拒绝,“我们凭什么给你啊,这本来就是没有争议的地区。”

  从2004年开始,中日东海问题磋商已超过十轮,每次春晓都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最没有争议的春晓上大做文章,日本人到底用心何在?“‘阳谋’为争海洋资源,‘阴谋’就是逼中方承认日方提出的‘中间线’,扩张其相当于三个浙江省的领土面积及‘名正言顺’地将钓鱼岛攫为己有。”香港《亚洲周刊》曾如是分析。

  对日方的频繁骚扰,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春晓油气田平台上进行作业的中国石油工人了。

  “开钻后,小日本飞机天天飞,有时高空拍照,有时在井架附近盘旋,在我们的海域毫无顾忌地侦察。”一名曾参与过春晓建设的中海油员工回忆说,日本的飞机天天光临,他们也没有了看热闹的心情,直到中国海军巡逻舰队的突然出现。

  据报道,2005年9月9日中午11点半左右,5艘中国舰艇出现在东海海域。“大家在吃饭的时候,惊喜地看到了我们中国海军的巡逻舰队,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灰白的军舰上是那么醒目,那么亲切。”该员工表示,自己当时心情无比激动,“就像受惊吓的娃娃得到了母亲的爱抚”。事后,中方并未对此进行过多披露,但日本媒体几乎都认为中国是在“保护”正在建设中的春晓。

  一再推迟的投产计划

  重重风波之下,漩涡中的春晓更显神秘。

  按照计划,春晓油气田最初预计于2005年6月份投产。据当年元月的《宁波日报》报道,预计陆上终端工程当年5月底完工,6月起向浙江省甬绍杭(宁波、绍兴、杭州)等地供气。但事实上,后来的投产计划一再推迟。

  中海油的一位工程师曾向《南方周末》解释说,由于对已在进行的开发方案意见不一致,壳牌与尤尼科公司退出项目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项目的进展。而春晓究竟何时投产,也是境外媒体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2007年初,日本时事社、共同社等媒体称,中国在东海“中间线”附近的春晓油气田“已经正式开始生产”。同一天,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要求中国政府作出说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对此回应称,中国有关油气田的开发是在与日本完全无争议的中国近海大陆架进行的活动。

  这显然不能令日本媒体满意。包括《读卖新闻》在内,日媒继续在东海问题上推波助澜,渲染“中国海洋威胁”。而当时香港《大公报》报道说,浙江省发改委在提交给该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关于浙江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披露,2006年该省天然气工程实现宁波北仑-绍兴管线全线贯通,宁波、绍兴等城市用上东海天然气。“虽然语焉不详,但却是官方首次证实东海春晓油气田投产的消息”。

  “春晓”走入中国百姓家

  当中日因春晓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对春晓油气田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们来说,渴望着“近水楼台先得月”才是最实际的事。

  东海天然气将给北仑带来什么?5年前,当地媒体就分析认为,三山陆上处理厂(春晓陆上基地)的兴建,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北仑引来新的商机。一个隶属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春晓工业园也在2007年建成。而对于宁波普通市民来说,最实实在在的变化,就是享受到了天然气的清洁和便利。

  25亿立方米,是最经常见诸媒体的一个数字,也是专家为春晓油气田将来每年向浙江和上海输送天然气定下的指标。2006年2月26日,宁波市科技园区梅盛苑小区顺利实施天然气转换,标志着东海天然气已进入宁波市。

  一份由宁波市燃气协会秘书处发布的文件显示,国家发改委和浙江省及宁波市有关部门的领导见证了天然气登陆全过程,“天然气的利用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客服邮件:fengyKF@126.com

Copyright © 2002-2023 风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