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耻辱”一词明显是言重了,都市时报为此公开道歉也属明智之举。但要在“殊荣”之下,找一个退而求次的形容词,又要满足舆论的“眼球效应”,似乎有点难度——因为,对胜出者的趋之若鹜和对失利者视若无睹,本来已经是没有中间状态的两个极端。因此,都市时报的“致歉信”,也是出于一种“遗憾”和“工作失误”,实在也没有多少可资反省的错误。
对此,网友评论“这样的道歉极无诚意”。其实,一纸“致歉信”,本来就难释“荣辱”之负重。如果把奥林匹克精神视作摘金夺银的成王败寇;把赛场上不可避免的输赢上升到“为国争光”或“愧对祖国”,“殊荣”和“耻辱”就不光是媒体的渲染,也是运动员的自我感受了。就像此次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56公斤级决赛,中国队选手吴景彪发挥失常,最终获得银牌。赛后,吴景彪曾几度落泪,并鞠躬致歉,称自己“愧对祖国”。
有些概念在理论上还是可以作为共识的。比如新华网评论中提到的,“凡竞技比赛,都有胜负之分,且很多时候输赢只在毫厘间。冠军固然有鲜花掌声为伴,失利者,也值得每一个人尊重和关爱。”但实际上很难做到。“有这样一幕,深深镌刻在记者的脑海里。一间县宾馆会议室,几十名记者、体育局官员围着山村里接来的一对年迈的奥运选手父母。当奥运选手夺奖牌无望后,刹那间只留下年迈的父母,以及一骑绝尘的悲凉,甚至,都没有人送老人回家”(7月31日《新华网》)。这样的境遇,即使没有人说其“耻辱”,实则也是在忍辱。
有一个成语叫做“忍辱负重”,本意是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而诸多在体育竞赛中失利的运动员,遭受的冷落,甚至被媒体“遗憾”的产生耻辱的“误解”,或许可以解释为“负重忍辱”。因其不堪重负,所以需要忍辱。而当一种对重负的担当有关荣辱时,在这副“重担”里,岂止是一次关于体育竞赛的胜败?
事实上,至少目前还不能否认中国运动员在奥运比赛中肩负的重任。“客观地说,举国体制是中国竞技体育走向强盛的不二法门。集中力量,选拔和培养运动员训练并参加比赛,这种做法已被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所证明。”正是人们还纠结于“中国体育的辉煌不仅限于体育精英们在奥运赛场的表现,它也应该包括我们自己的健康状况、运动能力是否与此相匹配、是否与体育精英们在奥运赛场高歌猛进之势相匹配”,所以,集中力量选拔和培养的运动员,是投入了举国之力造就的精英。即使以通俗的成本和效益的“核算”,中国运动员在奥运场上摘金夺银必然带有志在必得的自信心。
然而,对任何没有定数的竞赛,怀着必胜的心理,从情绪上说是积极的,但从运动员的内心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假如运动员背负太多的体育精神以外的“抱负”参赛,可能真的会“输不起”。因此,都市时报的一纸“致歉信”,最多是用一种体贴的言辞掩盖另一种激烈的言辞,而要真正解除其中的“荣辱”之负重,还有待于媒体的镜头、版面给失利者多一点人文关怀,少一些对金牌的追逐,早日回归奥运精神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