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风云网
风云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娱乐 > 明星 > 华语

【导演公园】徐浩峰:一个门派的未来

时间:2015-12-14 17:18|来源:|作者:|点击:
“我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要按世上的规矩来!”

《师父》中的这句台词,是在廖凡饰演的咏春拳宗师陈识,被宋佳饰演的师娘发现教徒弟踢馆的真正目的时,双手合十说出的真心话。这句话,是某个武林宗师的原话,还是徐浩峰自己的艺术加工呢?当我就这个问题求证的时候,已经是民国武林代言人的徐浩峰,难得笑眯眯地拒绝了,他说如果自己就说破了,大众就失去很多乐趣了。

其实,无论是真实还是加工,这句台词最终指向的都是导演徐浩峰自己。
 

这个世纪初,香港电影工业日渐没落,内地电影市场逐渐崛起,但内地导演们没有制作武侠片的观念和手艺,北上的香港导演们薄弱的剧作能力、粗糙的偶像塑造、陈旧的价值观,又不能符合内地观众更新换代的需求,武侠片在挣扎了两年之后,终于式微,只有徐克一人苦苦支撑。同时,袁和平从《黑客帝国》开始在好莱坞当武指,基本上已经把美国人给教会了,《谍影重重》横空出世、《007》、《碟中谍》系列的打斗戏改头换面。15年来,好莱坞动作片直接填补了香港武侠片的空缺,用徐浩峰的话来说就是,“给好莱坞输血输得自己都贫血了”。

2012年,一部日本电影《浪客剑心》直接刺激到了看门道的人——这就是一部日本人演的香港武侠片嘛。此片的武术指导谷垣健治随之浮出水面,他八九十年代就到香港跟着香港武行学习,后来成为甄子丹固定班底,是目前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唯一日籍成员。此时各位圈内人的心情,大概和《师父》中天津武行头牌郑山傲指着白俄女人跳舞时的大腿慨叹“中国武术的好东西已经快要被洋人参透了”这一幕,并无二致。

也正是在这一年,徐浩峰接连拍摄了两部写实武侠电影《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因为太小众,走的都是影展路线,甚至没有进到院线。一年后编剧作品《一代宗师》也上映了,借助王家卫的影响力,民国武林人士的作派在当年掀起了第一波探秘潮,但也仅止步于小众知识分子群体,无法普及到大众层面。

现在再看那句台词。把“我”换成徐浩峰,把“一个门派”换成写实(硬派)武侠片,再把“世上的规矩”换成徐浩峰通过担任《一代宗师》编剧、小说《道士下山》被陈凯歌改编为电影、以及导演《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三部电影等将写实武侠向大众层面推广的过程,会发现,这句话同样是成立的。只不过,同样是革武侠片的命,三十年前的徐克是乘势而上,三十年后的徐浩峰成了逆势而为。
 

埋头整理《逝去的武林》,不被看好

徐浩峰的“革命之路”其实是从写《逝去的武林》时开始的。

《逝去的武林》是徐浩峰根据身为形意拳传人的二姥爷李仲轩的口述整理而成的民国武林历史。李仲轩,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徒弟。和其他弟子不同,李仲轩被三位大师收为徒,是一桩另有深意的安排。武林中人通常读书不多,三位大师为了能够让民国武林黄金时代的故事有一天能够流传下去,精心挑选了出身官宦之家、文化素养颇高的李仲轩为徒,不仅倾囊相授武艺,更让他见证了武林人士的日常状态。文化大革命之后,饱受磨难的李仲轩成为西单商场貌不惊人的守门人,几十年无人识,民国武林史被隐藏。

直到他去世的前几年,曾经跟着他学拳后又逃跑的徐浩峰,终于在研究道学之后领悟到了中国武术的真正魅力,回来找到了二姥爷,爷俩合作留下了这本书。《逝去的武林》中曾提及,民国武林人收徒传艺都是要精心规划好几代的,而他自己,虽然按规矩并未拜入二姥爷门下,却阴错阳差也成为了三位形意拳大师“精心规划”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并不是徐浩峰选择了民国武林,而是民国武林选择了他。
 

《逝去的武林》出版后,三个月内卖掉了三万册,民国武林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徐浩峰自己也进入创作高峰期,《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几乎是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在出书,在创作小说的同时也在继续整理口述历史,成了不折不扣的民国武林代言人。尤其是他的小说,在普及武行人士那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又为与国家命运诸多纠缠的民国武林史添加了很多神秘色彩,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民国武林史的爱好者。

民国武林因为徐浩峰被人重新发现、认知,如今已经是一个共识。在此之前,徐浩峰埋头整理《逝去的武林》时,很少有人看好他。有个朋友听说他在写这样一本书时,甚至为了开导他专门来请他吃饭。徐浩峰感受到了来自朋友隐隐的“优越感”,但想想人家也是好意,就抱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心态见了对方。“我对这事的确也没什么自信,但我这人有个特点,在成事之前不会多说什么,贸然说出点什么,对他也是一种欺骗。”平日里,徐浩峰需要遵守的成文不成文的规矩很多,这也是其中之一。最后,徐浩峰对写书一事只字不提,平静地吃完了这顿饭。

如今事成了,在文学界扬名的徐浩峰来到了电影圈,要继续把他推崇的民国武林人的价值观下沉到大众层面中去。
 

凭武术知识拍武打片

2012年,徐浩峰以超高的效率连续拍了《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片中极简、缓慢到甚至有点“难看”的武打场面,对于主流审美发起的挑战,不亚于一次“踢馆”,许多徐浩峰的书迷都无法接受这种原生态。三十年来,人们早已习惯了徐克式的“新武侠”。很显然,在电影圈登堂入室,跟在文学界扬名立万完全是两回事。

对此徐浩峰是自知的。他客观地以李安的《卧虎藏龙》举例,说明大众是有惯性的,“《卧虎藏龙》刚出来也是骂声一片,后来得奖了,过了三四年才被人接受”。徐浩峰不是要自比李安,他认为,对于自己能跟大众的惯性抗争多久,他是有一个基本判断的。只是当时他没有透露,这个“多久”是多久。
 

第一次把徐浩峰推到大众视野的,是担任王家卫《一代宗师》的编剧。最早,徐浩峰主要担任武术顾问,将武林传统礼仪、风俗融入到剧情中,后来因为懂武林又懂创作,于是参与写剧本,贡献了一些经典场面和台词,与王家卫、邹静之同获金像奖最佳编剧。在业内火了以后,坊间关于他的传闻多了起来,尤其是他会武术这件事,常被演绎得神乎其神,以至于他要常用这样一段话来破解“神话”,“我是凭武术知识来拍武侠片的”。

徐浩峰从不提前套招,都是到了片场再根据地形、空间来跟武行打,也就是实战式的拆招,打完之后再让武行去和演员打——想象一下《一代宗师》中梁朝伟通过闯金楼与各派高人交手学习的场景。他要求打戏不能用替身,挑演员就得有门道,廖凡、金士杰同时也是话剧演员,而黄觉则是舞蹈演员出身,用身体语言表达是有基本功的,并且都对武术动作有更强的悟性和想象力。

所以,廖凡是不像梁朝伟、章子怡张震那样需要练招式的,短短两个月内,他除了学习拳理,练习基本功,主要任务就是储备体能,否则的话,用徐浩峰的话说,两分钟都打不下来。后来,我们从宋佳口中得知,他每天四点就起床去大妈聚集的广场练功健身,整整两个月。有了这个基础,最后那场巷战连挑十几个高手的戏连拍半个月,廖凡才能扛得下来。金士杰、黄觉有戏在身,不能集中训练,徐浩峰为他们录制示范视频,他们都遵守约定做了练习,这让徐浩峰大为感动。

此外,徐浩峰还为写实武侠风格专门培养了一位武打新星宋洋。他说,老一辈打不动了,年轻人打不出来,自己不能老是等着,要亲自培养。但宋洋并非体校、武行出身,而是正经电影演员半路出家,因为拍写实武侠,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电影,所以徐浩峰把他送去学拳,结果教了五拳后就不让再教了,让他把这些想明白了,以后就知道怎么运用了。《师父》之后,宋洋成了,和徐浩峰的“君子约定”也期满了,可以去外面继续闯荡,把徐浩峰的“武侠片理念”传播出去。徐浩峰的这种做法,几乎和《师父》中尚对武行兴衰有一丝责任感的廖凡、郑山傲如出一辙。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客服邮件:fengyKF@126.com

Copyright © 2002-2023 风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