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开业一年半,位于新会展内的艺展中心被迫关门歇业,引发成都家居行业高度关注。成都商报家居记者调查发现,在缺乏规模化的知名专业市场、大众消费者购买渠道既单一又分散、网购的不确定性风险等环境下,软装这个在蓉城喊了十年的居家重要元素,已成为“最考手艺”的一种产品——软装毛利较高,谁都想卖;软装到处有,小街小店都可买;软装换季快,卖不脱就砸手上……从荷花池时代至今,仍没有一个能在成都叫得响的软装市场,难怪其被称为家居产品里“最好买却又最难卖”的品类。如此矛盾之下,成都软装市场该何去何从?
成都商报记者 张玮 曾婷
商家:
都知有钱赚,却说赚钱难
据不完全统计,软装的全国市场容量在3万亿左右,尤其近几年来年增长率都在15%以上。从成都各大卖场软装销售数据来看,成都市民软装需求也呈现几何式增长,软装消费已由“项目软装”、“酒店软装”、“贵族软装”走向大众化、亲民化、多元化、定制化的全新消费格局,软装正在成为刚需。
有数据显示,成都业主装房子越来越注重软装饰品——2010年新装修家庭中,平均装修费用约7.5万元,其中软装花费约2.7万元,占总装修支出的三分之一。4年后的2014年,装修平均总费用约11万元,软装平均花费已超过6万元,占比首次超过50%。
虽然市场前景极好,但经营的商家却大多喊难做。在成都做了20年软装的曹先生结合新会展艺展中心闭店,道出了软装生意的不易:定位不清,辐射面不广,就会出问题;软装商家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需要一定的艺术、设计、文化修养底蕴;而如果主做批发,量上不去就没利润;如主做零售,整个销售服务周期长,“不仅要卖出去,还要有终端跟踪服务。”
广东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会长吴家裕分析,前景如此好的软装行业,也因为市场空间大,产品变化快,行业覆盖广,历史较短,导致市场渠道、品牌建设还不成熟。
市民:
购买途径既单一又分散
纵观成都软装市场近几年的发展,表现为渠道单一且分散。低端软装消费,人们只能说出一个荷花池,这也的确是成都低端软装消费最集中的市场。这两年网购兴起,瓜分了部分低端软装市场,但价格成为网购软装吸引点击的首要因素,消费者对产品意境图和实物差距的信心不足,这块对中高端市场影响不大,最多只是提供一幅样板间图片参考罢了。
而消费群体最大的大众软装市场,能兼顾品位设计和亲民价格、叫得上号的只有宜家家居一家了。剩下的无论是王府井、伊藤洋华堂等百货商场的饰品货柜,还是专业家居卖场的软装商家品牌,价格都偏高。更多的大众消费者多是东拼西凑购买,这也是未来最有可能出现巨头的洼地。
而再往上看,中高端软装市场品牌众多:有提倡舒适、混搭及突出功能消费的特力和乐;有走高端路线的泽南世家;还有精致华丽的美克美家,也有本土著名的兰花草,更有家具企业如全友、帝标等以家具+软装家饰的整体运营。这一块竞争激烈,有老带新的口碑营销,有走高端设计渠道的。但要说某一个就能以“中高端专业软装卖场”、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主导品牌效应的,目前谁都还没绝对实力来坐这把交椅。
未来分析:多元化发展下期待王者
有业内人士分析,软装消费出现持续上升的旺盛局面,但与此不相一致的是成都软装市场十分薄弱,仍未形成强大的市场氛围,品牌的集中度与服务的配套性都不强。“真正有影响的专业软装市场还没有浮出水面,我们现有的行业品牌还算不上社会品牌。”各大软装市场份额都不大,市场占有率也不高,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尚未形成。
同时,软装市场同质化严重,产品相似,模式单一。市场行为的模仿化和竞争的无序化,甚至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都非常雷同,市场趋同性风险有增无减,很多没有特色的软装市场都面临日趋严重的市场挑战,新会展艺展中心的现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因此,在市场和消费趋势的刺激下,随着成都软装行业向上发展,渠道表现除常规的零售百货、批发集市、家居卖场外,或将向专业软装市场集中。未来,互联网还会进一步冲击软装行业,传统市场和设计师渠道很难以满足企业的市场发展需要。早在1996年就进入软装行业的橄榄树负责人曾备伟认为,“软装行业需要转变经营思路,多元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而在大浪淘沙后,成软装市场谁执牛耳值得期待。
何谓“软装”?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家完全装修好后180°倒过来,能够掉下来的部分就叫软装。软装是相对硬装而言,除天、地、墙以外,可移动可更换的装置与陈设都属于软装的范畴,窗帘布艺、寝具灯具、饰品摆件等都属其中。同时,软装又不完全与硬装对立,风格、色彩、造型墙等“掉不下来”的居家元素,也属于软装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