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1.深呼吸时心搏间距变化测定
用Ⅱ导联心电图记录单次尽可能深吸气、深呼气时R—R间期改变,分别计算出深吸与深呼时每分钟心率之差(即呼吸差)。正常人50岁以下者深吸气时迷走神经受抑制而心率加速, R—R间期最短;深呼气时,迷走神经兴奋而心率减慢,R’—R’间期延长,大者相差大于15次/分,50岁以上者则此差数减至大于10次/分,糖尿病患者伴植物神经损伤者,早期有迷走神经损害,平时心率较快,深呼气时不易减慢,深吸气时增速不多,呼吸差小于10次/分,反映迷走神经功能损害。
2.乏氏动作反应指数测定
患者于深吸气后掩鼻闭口用力作呼气动作即乏氏动作,15秒钟后放松世界糖尿病日糖友需要去治疗糖尿病自然呼气10秒钟,同时用Ⅱ导心电图描记,测定在乏氏动作时最短的R—R间期,与乏氏动作后最长的R—R间期的比值例数(即R’一R’/R—R),即是乏氏动作反应指数。由于乏氏动作时心率加速(间期最短),而呼气放松后心率减慢(R’一R’间期延长),乏氏动作反应指数大于1.21为正常值,大于1.11至小于1.20为可疑,小于1.10为阳性,见于糖尿病伴迷走神经损害者。
3.立卧位心搏间距(立卧差)测定
记录平卧位Ⅱ导联心电图后,再记录患者5秒钟内迅速起立后的心电图30次心搏。测定立位与卧位时R—R间期,算出立与卧位每分钟心率之差,即立卧差。正常人于立位时心率立即加速(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立卧位差常大于15次/分;糖尿病患者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常加速不明显,立卧位差则小于15次/分。
4.30/15比值的测定
即站立后第30次与第15次心搏R—R间期比例测定。正常人站立后第30次心搏心率己明显减慢,心搏间距延长,而第15次心搏间距较短,故30/15比值大于1.03,糖尿病患者伴植物神经损害(尤其是迷走神经者)心搏间距变化不明显,30/15比值常小于1.00。
5.卧立位血压改变测定
糖尿病患者从卧位迅速起立后,如收缩压下降<4kPa(3mmHg)或/和舒张压下降>2.67kPa(20mmHg),则称为姿位性低血压,见于糖尿病晚期伴有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异常者。
6.握拳升压试验
正常人肌肉运动或用力握拳时可使心率加速,心搏出量上升,收缩压可上升大于2.17kPa (16mmHg);如上升1.47—2.0世界糖尿病日糖友需要去治疗糖尿病kPa(11—15mmHg)为可凝异常;如上升≤1.3kPa(10mmHg)为异常,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减低,糖尿病患者则提示植物神经功能异常。
7.瞳孔反应试验
可用红外线磁带瞳孔大小描记仪检查。正常人当光照时,通过迷走神经兴奋而瞳孔缩小,惊恐时通过交感神经α—肾上腺素能受体而扩大。糖尿病人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早期瞳孔常较小或不规则或对光反射反应较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