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预报,本次日全食是自1814年至2309年期间在中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最长可超过6分钟。
“大日食”三大特点 科研观赏都有利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本次日全食共有三大特点:
最精彩的全食持续时间长 就全世界范围来说,本次日食是从1991年7月11日到公元2132年6月13日年这141年间,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整条日全食带扫过区域大 全食带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最窄处226千米,最宽处251千米。日食带首先从不丹国西边进入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北部,随后扫向四川和重庆,接着进入湖北和安徽;又向东扫向江苏和上海,最后从浙江的舟山群岛入海而东去。
全食带覆盖人口密集地 这次日全食发生在我国人口十分密集的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将能观赏到日全食,而上海市则更为幸运,全市绝大部分地区都能观赏到这次奇观。这次全食带扫过地区人口之密集,在我国是史无前例,预期观赏人数会超过千万。
王思潮表示,由于这三大特点,这次日全食被称为“大日食”,对科研和观赏都很有利。紫金山天文台也将充分利用这三大特点,组织日冕特别是内冕的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我们从云南的德钦县至浙江的舟山地区洋山镇,布置了十多个观测点,“连成”一条“夸父追日”线,如果天气条件好、观测成功,就能首次获得长达几十分钟连续的高时空分辨率内冕像。这对深入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非常有利的。”
警惕五大影响 专家:老百姓要早作准备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7月22日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日全食,是人类社会进入城市化、现代化以来,第一次在人口最稠密地区发生的日全食,此次全食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且发生在上班早高峰时段,可能会对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1、观测要科学 方法不当视力会受损 本次日全食对于老百姓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天文奇观,但是在观测时也要注意方法。朱进表示,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在食既之前,太阳依旧很明亮,不正当地使用观测眼镜或直接目视太阳都会造成失明等视觉损伤。尤其是生光瞬间,太阳突然增亮,观测者可能还沉浸在肉眼能看到的兴奋之中,不小心就会被强烈的阳光灼伤眼睛,甚至失明。“从食既开始到生光,是月亮完全遮住整个太阳的阶段,只有在此时,人们才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全食,但特别要注意的是食既之前和生光之后,一定不能裸眼看,如果不采取安全措施,你可能还感觉不到,但实际上你的视网膜已经开始受损了。”
2、出行注意安全 警惕交通事故 朱进表示,在日全食发生食既到生光的6分多钟时间里,由于天空突然黑暗,可能会引起交通安全问题。特别是在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附近,如准备工作不充分或将引发交通拥堵乃至意外事故,因此也要特别提醒公众在7月22日当天日全食期间外出出行时要注意安全,做好心理准备。
3、医疗可能受到干扰 “如果日食期间医院的供电、照明等应对不及时,有可能发生病人慌乱、医疗过程差错等问题,产生一些医疗安全事故,因此也要提醒相关单位和部门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朱进说。
4、引起少数人恐惧心理 在农村、山区、林区等偏远地区,科普宣传不够或将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恐慌。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说:“一些偏僻的小地方,由于科普宣传不够,人们可能不知道这是一种天文现象,导致心理上的恐惧,出现了一些迷信行为。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完全了解了日食的本源和规律,并能精确预报出现时间,因此有关单位应提早向群众说明日食发生的原理,解除恐慌。”
5、警惕不法分子“乘虚而入” 另外,由于日全食期间天色突然变黑,引起人群注意力分散,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给群众生活造成扰乱和不良影响,也请公众在日食发生时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
相关阅读:中国日食大事记 1968年9月22日 我国新疆西部发生日全食,我国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日全食综合观测。
1980年2月16日(春节) 在我国云贵地区发生日全食时,业余观测队伍首次出现。
1987年9月23日上午 我国新疆、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看到一次日环食。
1997年3月9日上午 这一次日全食,漠河县正好位于日食中心带内。这是上世纪在我国所能观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