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据卫生部12日的最新消息,应湖北省要求,卫生部正在直接调查婴儿性早熟个案。卫生部已委托有关技术机构对湖北省从患儿家中和市场上采集的相关奶粉样品进行检测。此前,有关圣元奶粉是否导致性早熟争论不断,专家意见也不一致。(今日本报A04~06版)
现在出现的“性早熟”案例,到底是纯粹的医学问题,还是社会某些领域出了问题,需要探讨。但无论哪种观点,笔者希望都是基于理性的讨论,是在用良心投票。“性早熟”事件虽是坏事,却可成为推动制度反思和进步的契机。笔者以为,把握这个契机既要抛弃遮丑心态,又要培育全社会的良知和勇气,让真相因良知而显露,让黑幕因监管而开启
卫生部从最初的责成核查处理到直接介入,这种改变有利于查清真相。然而,该介入的只是卫生部门吗?其他部门有理由视而不见吗?站在社会角度分析,“性早熟”事件能否催生制度进步,成为保障孩子健康安全的一个里程碑,才是民众更关心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一些专家意见并不一致,不少人似乎更愿把这当成一个纯医学问题。他们认为导致性早熟的原因很复杂,因素很多,比如疾病原因、体质原因。
在检测结果没出来前,这能成为否定奶粉可疑的依据吗?用一种可能性去否定另一种可能性,这在逻辑上行不通。
现在出现的“性早熟”案例,到底是个纯粹的医学问题,还是社会某些领域出了问题,需要探讨。但无论哪种观点,笔者希望都是基于理性的讨论,是在用良心投票,而不是“屁股决定脑袋”。
笔者倒以为,此事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奶粉检测中指标的空白,难道也能用医学解释吗?涉嫌的奶粉近日又传出“奶源地被指与产品宣传不符”,这种虚假宣传能长期存在,算不算监管不力?
有人说,如果真是奶粉有问题,应该是成群孩子出现“性早熟”,而不会仅为个案。但因个体差异,不能草率地认为,饮食品中有性激素便必然导致大量案例出现。这次事件,由于存在检测无门、检测技术不普及等,到底事实上是不是只有少数案例,现在断言为时尚早。
至今为止,不论是事件本身,还是因此而意外发现的检测无门、虚假宣传,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该如何保障孩子们的健康?诸多事件让孩子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如不从制度上纠偏,下一回又会是什么跳出来伤害孩子?给儿童一个免于恐惧的环境是我们的义务,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性早熟”事件,不能就事论事,要有更广阔的关注视野。如果最终结果是奶粉没问题,我们真能高枕无忧了吗?未必,儿童活动场所的甲醛检测,形成制度了吗?“学生奶”是否安全?儿童疫苗的使用是否放心?等等,这些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性早熟事件”?
“性早熟”事件虽是坏事,却可成为推动制度反思和进步的契机。笔者以为,把握这个契机既要抛弃遮丑心态,又要培育全社会的良知和勇气,让真相因良知而显露,让黑幕因监管而开启。如何防范下一个“性早熟事件”,显然不仅是卫生部门单兵介入的事,需要多部门全社会的努力。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催熟”制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