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专家提醒:初冬供暖记得要多开窗,避免疾病发生
随着初冬供暖期的到来,在享受暖气带来融融暖意时,不少人却意外染上多种“暖气病”。对此,有关专家提醒,目前正是儿童、中老年人等体质较弱人群的“特殊时期”,一定要在生活方式和室内环境上做出适当调整,以便安然度过冬季。
现象
“暖气病”频频出现
近日记者从省会多家医院了解到,因室内外温差大而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起来。对此,专家指出,供暖期来临,特别是供暖初期,由于室内气温骤升,往往导致诸多“暖气病”频发。
镜头一:从暖屋出来却引发脑出血
上周四,刚起床的张大爷觉得天气不错,又涌起晨练念头。前段时间的大雪中断了晨练习惯让他着实不太适应,可打了几遍太极拳回家后突然感到头昏脑涨,还没上床就瘫在地上。这下可吓坏了家人,赶紧把他送进了医院。经检查发现张大爷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有动脉瘤破裂,幸亏抢救及时,张大爷没有留下严重后遗症。
据河北医大一院神经外科主任侯凯介绍,最近几天心脑血管发病的患者持续增多,最多一天就接诊30多人,大多数是55岁以上的男性中老年人。
据了解,目前北方刚刚进入供暖初期,窗外天寒地冻,室内暖气融融。正是这种室内外温差过大,才造成近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
侯凯指出,大多数患者曾有过心脑血管病史,或者是本身就有可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这类老年人一旦遇到温差大的天气,特别是过低的气温会让血管急剧收缩,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脑栓塞、脑梗塞等,如果不注意自我保护,就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镜头二:早晨一起床就感冒
“晚上孩子还好好的,第二天一起床就开始流鼻涕,打喷嚏,一量体温到了39度。”看见孩子发烧,这让处于“甲流高发时期”的省会王女士有些担心,好在吃了点退烧药,孩子体温恢复了正常。不过,没过两天,孩子又有些感冒症状,这让王女士有些费解,“怎么孩子总感冒啊?”
据了解,集中供暖到来之后,省会各家医院的呼吸内科门诊量一直在攀升,其中包括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有。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儿科主任胡民指出,供暖后,室温很高,为了保温,不少家庭室内很少通风,在这种环境下细菌滋生、病毒肆虐,而此时又正是流感病毒爆发的高峰期,因此很多孩子会觉得口唇干燥、咽喉肿痛、咳嗽,进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过高的室温必然会造成室内空气干燥,而干燥的环境会加重慢阻肺、哮喘、肺气肿等患者的病情。
对策
定时通风 随时增减衣物
为了保证室温,不少人一天到晚都关紧门窗,这让室内空气更加干燥,而干燥的环境让人的抵抗力降低,从而为各种“暖气病”埋下祸根。对此,专家提醒,拥有健康舒适的冬季室内环境,不但要看温度,还要注意室内相对湿度和空气质量,另外适时增减衣服、定时通风、加强锻炼,以及调整饮食都必不可少。
室温:18-22摄氏度之间最佳
取暖期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8-22摄氏度之间,如果超出了这个温度,可以开窗或关闭暖气来降低室温。
湿度:保持在45%-65%
人体适宜的湿度环境是45%-65%,而冬天供暖期间的室内湿度一般只有15%。空气湿度过低,不但让人体感觉不适,也极易诱发各种疾病,存在极大健康隐患。
专家建议通过人工加湿来保持室内空气湿度,比如用加湿器加湿,或在暖气旁边放上盛满水的水盆,直接往地面上洒水,在暖气上搭湿手巾等等。
通风:每天不要少于30分钟
燥热的空气环境不但易于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对于本身就有哮喘、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病史的人来说,危险更大。
供暖期间应定时进行室内通风换气,最好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的通风时间不要少于30分钟,以保证空气流通,平衡室温。
外出:根据温度随时增减衣物
不管是普通人群,还是高危人群,一旦离开有暖气的环境,一定要注意及时根据温度变化增减衣物。此外,由于早晚天气太寒冷,中老年人在这两个时间段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饮食:不要吃得太饱和过咸
在饮食上,做到有规律、有限度、有范围。应注意节制饮食,做到定时定量,不要吃得太饱和过咸,少吃肥肉、辣椒、生葱、大蒜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
同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劳逸结合、加强户外锻炼等。(记者 赵强 通讯员 刘磐松)
稿源:燕赵都市报 编辑:赵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