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印度时报》将目光集中在《通知》中多项较为微观的措施,如取消运输新鲜粮食物资的汽车的公路收费、要求电力公司保证煤油供应、向学生和贫困居民发放补贴、要求地方政府打击黑市等,认为这体现出中央政府稳定物价的决心及执行力,“软化价格”的预期应不难达成。
英国路透社则将目前中国的通胀情况与此前多个时期进行了比较,强调此次在通涨有机会爆发之前,中国政府就采取了多项措施来稳定消费品价格。所以,虽然有大量消费者抱怨食品价格飙升,但相比此前几次,这次的胀度“仍属温和”。
美国《侨报》文章也援引据美国著名咨询公司高盛公司的分析称,中国政府接连对价格进行微观调控,不仅能控制通胀,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改变通胀预期”。它说:“中国经济持续高通胀的风险很低,当前的高通胀只是暂时现象。”美国的“I stock and analyst”网站也说:“对政策支持的期待将增进农业物资储备的表现”。
英国《金融时报》则从宏观上分析说,损害中国经济的是“通胀恐慌”而非“通胀”。它说,10月份的通胀数据“确实糟糕”,但中国距离价格上涨的失控还很遥远。中国政府将银行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出台稳定物价的措施、有可能实行的价格管制、甚至是旨在戳破房地产泡沫的政策,都反应出中国对通胀的“恐慌”。而全球投资者有可能害怕中国因反应过度造成经济放缓,继而抛售股票和大宗商品,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好影响。
此外,英国每日财经网站还以《中国能控制过热的经济吗》为题,对中国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能力给予肯定。它说:“虽然很多市场人士担心北京会大刀阔斧地对付通涨,但是小手术刀才是更有可能的选择。中国决策者需证明,他们正在以收缩银根与补贴混合等措施来控制走高的物价,不会对国家经济及全球市场造成过大扰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