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省文物部门组织的考古队正式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整理。首日出土的数千件石器中含有石片、石盒等,甚至还有及老鼠牙齿化石。这些再现了石家庄先民的生活原貌。
■黑色的颗粒就是碳粒,白色的颗粒是打制石器时留下的
■被砸碎的兽骨
■水帘洞内有文物
石家庄先民 用火
用火已很成熟 已会用火烤食物
“水帘洞遗址”正面的洞口被瀑布水帘封堵,右侧留出一个约30厘米宽,1.5米左右高的洞口,人弯侧着身子才能进入。洞内有20多平方米的面积,很不规则,不断有积水从顶部滴下。
考古队队长王法岗已率领考古队开始对第一个探方进行位置测定、大小测算,然后对探方表层文物进行标号。
“首个发掘的探方大概长度为50厘米,宽度为30厘米。最大的发现就是探方呈现的烧土面。”王法岗说,“土层中有很多黑色的物质,是古人烧火留下的灰土,灰土中有各种动物的骨头和各种石器。这些都说明了石家庄的先民在这里除了烧火取暖,还用打制的石器削砍食物,然后用火来烧烤食用,他们用火已经很成熟。”
石家庄先民 饮食
先民食物贫乏 曾敲骨吸髓进食
为更精确地发掘整理,考古队员在探方内以每5厘米一个土层的标准进行取土。考古队员将土层收集到一个水桶中,然后到洞外的筛土桶内进行筛洗。
“一个土层大概可以收集30多斤的土,可清洗出的石器已经达到上千件之多,如此高度密集的遗存在旧石器遗址中十分罕见。”王法岗说。
记者发现,出土的遗存都很小,动物的骨头多是些碎片,石器也很小。王法岗说:“石器很小符合中国北方小石器文化传统,骨骼破碎严重说明当时人们的食物贫乏,先民尽力从捕到的猎物中汲取营养,直至将骨骼砸得很碎,采取敲骨吸髓方式进食。”
石家庄先民 居住
长期居住洞穴 引来老鼠“夺食”
在发掘整理的最后阶段,考古队员要将清洗好的遗存分类。记者看到,在考古队员手拿的筛子里有各类化石和石器。在一个筛子的底部有很多芝麻粒大小的黑色颗粒和细小碎石。王法岗介绍,黑色颗粒是没完全燃烧留下的碳粒,碎石是先民打制石器时留下的。这些东西不可再生,要全部收集、保存。
王法岗从筛子中挑选出一个茶叶梗状的红褐色化石。他与队友们进行观察和研究后,说:“这应该是一个老鼠的牙齿化石,可以推断当初先民们长期在这里居住生活,削砍食物等,结果吸引了老鼠来‘夺食’。”
1. 测量、统计
在对选定的探方进行清理后,考古队员需要对探方的大小、位置进行测绘,对文物遗存进行编号整理。
2. “5厘米”取土
按照每5厘米的厚度为一个文化层计算,考古队员将土层收集到桶内,等待筛洗。
3. 筛洗出土遗存
筛土桶上面的大漏斗用来搅动、清洗出土器物,拔下漏斗底部的活塞,清洗干净的器物掉入筛子内。为避免细小的器物被水冲走,筛孔细密,分上中下三层。
4. 分类整理遗存
清洗完毕,考古队员要将筛子内的一些杂物摘出来,并对各类文物遗存进行分类。
石家庄先民 工具
石器由石英石打制但是原料产地成谜
在昨日的发掘整理中,用石英石(石英是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矿物。结晶完美时就是水晶;胶化脱水后就是玛瑙;熔融后可制成玻璃)打制而成的石器晶莹夺目,数量众多。王法岗称,石英石相对周围的石灰岩要坚硬好多,更有利于削砍食物。然而,让王法岗他们不解的是,在前几日进行的外围调查中,考古队曾沿着遗址外的河漫向上游走了五六里地,向下游走了10多里,却只找到了三块石英石。
“周围没有大量石英石存在,而先民所用的石英石打制成的石器又从哪来?暂时还无法解释,不过可以推测先民当初的活动范围很大,很可能是从更远的地方找来的,具体位置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王法岗说。
■石英石石器
■ 发掘意义
新发现弥补两项空白
据省文物局专家介绍,水帘洞遗址出土大量的旧石器时代器物,结束了河北省太行山东麓没有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的历史。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体现一个地区文化底蕴是否深厚的最重要标尺之一。“水帘洞遗址”作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使石家庄有了距今二三万年的旧石器文化遗存。
同时,水帘洞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对于石家庄地区区域文化脉络纵向的前追后连,具有极其特别的意义。它必将为石家庄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之间,构架一座桥梁,勾勒并展现出一条古人类及其文化发生、发展及演变的清晰线路。
■ 相关链接
石家庄先民之家
2009年8月,省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在平山沕沕水风景区内的一处瀑布后发现了“水帘洞遗址”。经调查研究认证,该遗址为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遗址,为石家庄先民居住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