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借用最近看到的一句话作为本期的篇首语:“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在宝宝的饮食教育上,选择做孩子心中的楷模、还是伺候他们吃喝的人,这将直接决定宝宝未来会独立还是依赖——不仅仅是关于饮食,这种信念还将渗透到他们人生道路的每一步中。
首先,家长需要明确:一旦宝宝满周岁了,就务必开始培养并建立他们一日三餐的饮食模式了。虽然奶类的营养价值仍然重要,但受关注度当退居二线了,每天保证500ml左右的奶量(固体食物接受能力和进食量明显不达标的宝宝可以适度增加奶量),剩下的营养来源,交给固体食物。培养重点主要在三方面:
·训练宝宝自己拿学饮杯喝奶喝水,停用奶瓶。1岁后继续使用奶瓶会影响进食固体食物、增加营养不均衡及缺铁的隐患,且不利于牙齿发育;
·从1岁半到2岁开始练习用筷子进食,这对于神经肌肉及视觉发育具有全面的好处。
·继续加强对宝宝自己动手吃饭的动机、能力和技巧的培养,避免被动进餐和环境干扰;
·养成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均衡饭量的饮食习惯;
·慢慢熏陶良好的餐桌礼仪(这是宝宝幼教中礼仪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再者,您要对这个年龄阶段宝宝的饮食心理发育特点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
·通过前几个月的辅食添加,此阶段的宝宝已经建立起自己的食物喜恶倾向,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饮食心理和饮食习惯;
·他们显得更易挑剔、容易出现偏食和挑食;
·有些宝宝在某一阶段会只吃单一的食物,任何被混合的、或者形状颜色让他们不满意的食物,都会被没理由拒绝——这往往让家长焦虑不安,担心他们会营养不良;
·一些既往他们爱吃的食物,会忽然间完全没了兴趣,无论怎么耐心劝诱,都不起作用……
我知道您会非常苦恼,因为完全搞不懂小家伙在想些什么,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按照大人的意愿去正常吃喝。那么,请接受我两句忠告:
1、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知道,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真的不是故意的。
2、放轻松——情绪是一种“传染病”,您放松了,宝宝也不会别扭。
那么,容易导致宝宝“挑食”或“偏食”的最常见的问题或误区有哪些呢?怎样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呢?
餐桌斥子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打骂出来的。温和耐心宽容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内心平和稳定、容易接受正确信息的宝宝。因此,如果餐桌上因为宝宝吃饭未能让大人满意就批评呵斥,宝宝一定也会形成心浮气躁、遇事情绪化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势必会延伸影响日后的学习及为人处事。
例如:当宝宝对某种食物没有兴趣(可能因为曾有腹痛、或者咀嚼不擅、或者只是不喜欢这种形状等等),或者,对于韭菜、苦瓜、菠菜等味道有些特别、或口感有些不适的食物,宝宝在初期有拒绝表现时,如果父母通过训斥来强迫他们进食,宝宝可能会出现长期拒绝这类食物的行为。要知道,但有不愉快情绪时,人体的大脑皮层管理吃饭的部位会出现抑制,让人一下子没有食欲;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曾因为在饭桌上被大人批评而不想吃饭呢?因此,就餐气氛愉悦与否,会影响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和他们的饮食行为习惯。
正确做法:
温和适度地用对食物积极评价的口吻,引导宝宝去尝试,如:“这个菜吃起来感觉还不错”。同时,避免关注宝宝,不去理会他们短期的挑食或偏食行为。当家长将目光聚焦在自己碗里、自己津津有味地进食时,一方面对宝宝是个良好的示范,另一方面,不会增加餐桌上的焦虑情绪,相对更为轻松的气氛反而能让小家伙有试试的想法。在宝宝有改进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如简单一句“宝宝今天吃得挺多挺好”,就足以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和肯定了。
错误做法:
喋喋不休地哄着吃、追着喂,或者责令宝宝必须吃、否则就不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这样会让宝宝有被过度关注的焦虑、产生逆反心理、被动吃饭、因心理压力而产生进食恐惧;助长依赖情绪、懒于自己吃。
小提示:当面强调偏食习惯,会成为“心理暗示”,让他们更挑食。
无度奖惩
有些家长采取物质交换刺激法,引诱宝宝进餐。短期内是可以奏效,但长期下去会有严重的负面效应:一离开奖励就不张嘴。而一旦宝宝意识到家长对饮食的关注度后,他们容易把“吃喝”作为争取玩耍、看电视、吃零食等机会的“交换筹码”——得逞后,这种筹码心理会让孩子们从小有“投机”和“侥幸”心理,这将影响他们诚实磊落地做人、脚踏实地地做事。
因为害怕饿着宝宝而在饭后用奶或小零食(饼干、蛋糕、糖果等)“补缺”,是变相地奖惩——零食会让宝宝没有饥饿感、更不爱吃正餐,同时,会让他们认为:不吃饭能换来偏爱的食物,进而助长挑食习惯。所以,更科学的做法是告诉宝宝:“现在不想吃没关系,待会儿饿的时候热一热再吃”,决不让零食成为“替补”。
瞻前顾后
一部分家长总是担忧:宝宝噎着、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小家伙自己吃不饱、宝宝自己动手吃饭会导致凌乱的残局……并因此不让宝宝自己动手进食,坚持由家长喂饭,甚至动辄就一惊一乍地制止自认为对宝宝“不利”的举动。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宝宝的自信及自立,会严重影响心理和行为发育。这些举措实际上是家长为了满足自己权利欲望的自私举动。
宝宝主动进食的行为有利于他们接受各种食物,呵斥、阻止和批评会增加宝宝对食物和进食的恐惧或反感。使用餐具自己进食,是锻炼精细协调动作,全面促进视觉及肩、臂、手腕、手掌和手指等多关节及肌肉发育的良好机会,也是藉此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因为大人的“担忧”而阻止,其实是剥夺了宝宝与世界交流、自我锻炼成长的机会,同时还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让宝宝以为自己“做错了”,慢慢形成自卑心理,也不利于培养对食物的兴趣。
健康食育小提示:
·尽量安排宝宝跟大人同桌、同时间吃饭——大人关注自己碗里的食物、主动进食、津津有味地享受食物的场面,远比一百句劝说的话更能吸引宝宝的兴趣、调动他们的食欲;
·篇首提到过,此期的宝宝,会经历一段单一食物期,即:有可能只吃白米饭,或者只吃切成三角形的面包而非各种形状都接受。这是饮食心理发育的必经阶段,参照上面一条的方法,避免过度关注,很快就能过渡。
·食物避免简单重复。隔辈带养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宝宝今天爱吃什么,明后天就反复给他做——此阶段的宝贝对食物易“喜新厌旧”,反复出现只能让他的喜好断章,应当丰富种类、变换形式以吸引宝宝的好奇心。再爱吃的食物,也要安排间隔期,这样才能让他一直爱吃。
·不给宝宝吃大人碗里的菜肴——虽然是同桌吃饭,但也要暗藏乾坤(同一盘菜,面对宝宝的那一半是没放调料或先少放一点儿就出锅的——小窍门哟)。毕竟,口味过重会增加消化负担,且让宝宝味蕾阈值增加;
很多时候,不是宝宝想偏食,而是他们无辜地“被”偏食。真正的爱,是放手,是让宝宝以他本应的方式自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