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据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博士后李白介绍,中国7~18岁青少年中,超重或肥胖者有3000万人。目前,上海学龄男童的超重、肥胖率达49%,女童也有30%;北京学龄儿童中,10个有3个体重超标。
广州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在20%左右,即每5个就有1个。而1980年的数据显示,当时全国儿童肥胖率仅0.3%。
常有人把孩子肥胖的原因归结到基因问题,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中国人的基因可以说没有变化,迅速上升的肥胖率如何解释?
李白和同事组成的研究团队,尝试从家庭和邻里环境的因素进行研究。他们在中国南部两个城巿抽选了4所小学,收集其三年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并请孩子的家长填写一份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家庭和邻里环境,父母的锻炼习惯,孩子的饮食和活动模式。
分析发现,“孩子由谁带”是儿童体重超标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比由父母或其他人带养的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养的小孩,超重或肥胖的几率要高出两倍以上,而且会进食较多不健康的零食和含糖饮料。而由至少两位祖辈代养的孩子,超重或肥胖的几率则更高。
老人习惯用喂食表达爱
一个肥胖儿童的爸爸告诉研究团队,在认为孩子胖不胖的问题上,自己和同住的父母存在分歧:“我们认为孩子胖,他们认为瘦;我们认为孩子该多吃菜,他们认为该多吃肉。”因为这件事,这位爸爸不得已和妻子、孩子搬了家。
据分析,许多爷爷奶奶辈的传统观念中喜欢“大胖小子”,而且他们通常把食物作为表达关爱的方式。再加上爷爷奶奶这一代人大多经历过饥荒,“那个年代的油、肉都是珍贵食品,他们认为这些东西给孩子吃得越多越好,造成过度喂养。”
再者,祖辈在家中地位较高,认为自己是“过来人、育儿经验更丰富”,也容易坚持己见。
李白说,我国有很多家庭与老人同住,隔代养育的情况更多,“我们5年前做的前期调查显示,广州市区中有儿童的家庭,49%与老人同住。”
先肯定老人再指出问题
李白提醒家长,对待祖辈过度喂养,要注意沟通方式:可以先从赞赏的角度感谢老人带孩子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过后再找机会以轻松的方式传递准确的营养知识。她强调,不要把健康饮食行为作为“任务”,而应该自然地融入每一餐中。
下一步,李白打算研究我国食品广告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她认为,一些广告传递的信息让人担忧,“比如果汁饮料产品宣扬自己有营养,各种洋快餐也想办法吸引孩子。”李白发现,中国家长在孩子饮食上存在误区,比如爬完白云山后,认为今天运动量够了,就带孩子吃顿麦当劳,“一小时散步消耗85卡,一杯可乐喝下去就300卡了。运动一小时,消耗可能还不到一个汉堡包。不要以为觉得动一动,就有了随便吃喝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