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河北正定,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6.5亿元的小县,提出要投资150亿元恢复古城风貌。
这“小马拉大车”的举动背后,究竟是政府保护历史文物的决心,还是又一出“文物搭台,经济唱戏”?倘若计划成真,是否还需要老百姓节衣缩食,以换回业已消失的旧日风光?
巨资会不会“打水漂”
“不是单纯修复文物建筑”
“我们计划投资150亿元,将古城风貌恢复工程谋划包装成一个大项目,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全面加快古城风貌恢复进程,打造古城文化品牌。”7月中旬,当全国政协古城文化保护考察组来到河北省正定县进行考察时,县长米志奇透露了正定的雄心壮志。
此言一出,社会各界的质疑纷至沓来。
有媒体评论,150亿元的投资相当于正定人均3万余元,这笔钱为什么不用在改善民生上,却要恢复面目全非的古城?还有人认为,正定大部分古建筑如今都已不复存在,用新砖新瓦建成的,只能算是仿古建筑。这不仅与恢复古城的初衷背道而驰,巨额投资也很有可能“打水漂”。
“历史文化是正定的一块金字招牌,古城是正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对于质疑,米志奇表示,正定县面积小,也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要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资源。而正定最丰富、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历史文化资源。
正定有1600多年的历史,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全县现存隋、唐以来古建筑3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8处,国保级文物在全国县级行政区中位居第二。
因此,正定县委明确了恢复古城风貌、提升产业水平以及实施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的目标。
“古城风貌恢复工程,并不仅仅是单纯地修复文物建筑,还有不少是建设正定新城的项目。”米志奇介绍说,2009年,正定专门聘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治与提升规划方案》,首次提出将古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和开发。
“根据这份规划方案以及文物保护利用中长期规划,我们经过缜密的论证调研后,测算出约150亿元的总投资预算。”米志奇说,方案里既包括古建筑、古城墙的修缮恢复,也包括了文物保护及周边环境改造,此外还有城中村改造及居民外迁、城区公共设施建设、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文体产业培育发展等诸多项目,基本容纳了正定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150亿元如何埋单
“不会动用纳税人一分钱”
与对150亿元文保大单合理性的质疑一样,资金来源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根据正定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正定县2009年财政收入6.53亿元,增长10%。照这个数据计算,要凑齐这150亿元的巨款,正定县财政需要不吃不喝攒上20多年。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正定县是否有能力承担?古城恢复计划一旦启动,会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烂尾”局面?
不少人觉得,正定开出的这张文保大单,着实有些“不靠谱”。
“我们拿出古城风貌恢复计划的时候,并没有150亿的资金就放在那儿等我们来用。县财政也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靠大家的工资去凑这笔钱,并不现实。”米志奇坦言,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融资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政府只能是一个媒介,充当倡导者和引导者,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引进合适的商业资本,进行高效的市场运作。所需的这150亿元资金将不会动用纳税人一分钱。”
据了解,正定县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融资计划:县里成立了建设投资公司、文化开发公司以及旅游集团公司,以增强政府自身的投融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对新民居建设节约出来的土地,由政府统一按照招拍挂等形式出售,并以一部分国有收储土地为抵押,争取银行信贷资金。为了全面打响古城的名声,正定县政府正着手全方位打造旅游产业,向社会大力推介古城品牌,努力争取国家部委和省市的专项资金支持,争取社会捐助以及公益基金的合作,开拓更多资金筹集渠道。
“已有近20家企业向我们表达了合作意向。其中,进行洽谈投资事宜的有10多家,进入实质合作开发阶段的有2家,总投资额达4亿元。” 正定县副县长冯立业说,古城保护和发展由许多独立子项目构成,正定将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开发一个、收益一个”的原则,逐步独立地立项开展,保证每个项目的顺利运转。
古城如何整体规划
“避免做‘文化啃老’一族”
与外界几乎是一边倒的批评之声不同,正定市民对此则多有鼓励:“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恢复古城的原貌,但具体恢复到什么样子、花多长时间、采取什么措施等这些细节问题,还是希望政府能够多与市民沟通才好。”
原石家庄市社科院院长郑凤杰认为:“历史文化是正定不可多得的宝贵品牌。在新区建设中,一定要加强正定古文化保护,力争把正定历史文化渗透在每项建设当中。”
而河北省经济法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李银生则表示,经济愈发展,社会愈前进,便愈要保护历史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和古城保护更需要坚持原真性、整体性以及可持续性,“保护是让古建筑‘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正定需要一份整体的保护规划方案,将古城作为整体进行保护和开发,以代替目前这种零敲碎打的文物保护方式。”米志奇说,长期以来,众多的古建筑、古文物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县域内众多的文物古迹让政府部门难免顾此失彼。今年2月18日,一场意外的大火便将2001年才修复完成的正定南门仿古城门楼毁于一旦。这也为正定的文物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各自为战的保护开发模式,不仅对文物保护不利,也对整合旅游资源带来了阻碍。据正定县旅游局副局长张国清介绍,正定县目前所有的旅游景点都是独立售票,缺乏互动、联动,近几年全县旅游直接收入一直徘徊在3500万元左右,几年都没有大增长。
“正定满地都是珍珠,但以往都分散在各处。我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让它们发出更亮眼的光彩。” 冯立业表示,正定也会避免过度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做“文化啃老”一族,而是努力寻求古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