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工程扫描
干涸母亲河的重生路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尾闾在我省献县,干流总长588公里,其中流经石家庄市境内长190公里。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气候干旱,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滹沱河市区段河道常年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底,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谋划并启动了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工程集防洪、生态、旅游景观于一体,计划总投资62.34亿元。该工程是省会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重点工程,是正定新区建设的龙头工程,也是石家庄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工程。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效果图
整体工程分三期实施,重点规划范围为张石高速——机场路,长30公里。其中,一期工程为南水北调中线至太行大街,全长16公里,二期工程为京珠高速至藁城东界,全长30公里,三期工程黄壁庄水库至南水北调中线,全长24公里。
工程将新建堤防与堤防改造29公里,堤防加固20公里,并对现有16条丁坝进行加固,工程竣工后,河段整体防洪标准将达到50年一遇,石家庄市段南水北调至京珠高速段右堤防洪标准将达到100年一遇。工程完工后,将形成“水、堤、路、桥、岛、绿、景、居”浑然一体的新美景,滹沱河将成为一条生态景观河、一块清洁的水源地。这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树立省会新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滹沱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正全面铺开,工程分为主城区10公里和正定新区6公里两部分。沿河道走势自上游至下游依次分为1号、2号、3号、4号和朱河段5个水面工程。按功能划分,1号水面为水源涵养区,2号、3号、4号和朱河段水面工程为人工湿地区。
现场探访
朱河段施工进展良好
2月24日,在滹沱河综合整治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驱车来到了朱河段的施工现场。从4号水面东侧的边坎往东就是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的朱河段了,站在临近4号水面的朱河段2标段远望,是一片平整的沙滩地,从高低有致的角度可以分辨出河道和河岸的分界线,站在仍是一片黄色的河岸地上远望,河道十分平整、宽阔,有一种广袤和苍凉感。“这里以后将是绿化带的位置。”石家庄市水务局总工程师薛运田指着脚下的沙地说。他告诉记者,目前,朱河段1-13标段均已经基本具备蓄水条件了。
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
汽车继续东行,当行驶到朱河5标段附近时,一道灰白色的梯形潜坝宛如玉带横披在河道两岸,“这是为了方便附近村民在水位低的时候过去种地耕田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水位还可以用闸门来调节。”,而距离潜坝不远处一棵孤零零的杨树,与周边环境平整的沙地比起来显得十分突出,树旁还有类似石堆的隆起物。“这里是以前村民自己打的一口水井。”工作人员说,这一片地区以后是绿化带,本着人性化的施工原则,这口井就被保留了下来。
顺着临时道路再往东走了十几分钟,就来到了朱河段的14、15标段,与平静的1-13标段相比,这里施工正忙,六辆铲车同时进行着挖土的作业,绿色的挖掘机也在紧张忙碌着。在一辆卡车旁边,几个工人正在从卡车上卸下长长的防水毯。“防水毯由无纺布、编织布及它们中间的钠基膨润土构成的,由于钠基膨润土遇水可膨胀到原来的2-4倍,所有具有良好的防渗作用。”在施工现场,负责该标段的承德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的现场负责人徐留根告诉记者,河道先要进行回填平整工作,之后铺上20公分的壤土,壤土上面铺上防水毯,防水毯上面再铺上30公分的壤土,而在30公分的壤土上还将铺上2.2米厚的沙子,才算完成河底防渗。
在北侧河堤位置上有一串串墨绿色的类似渔网的东西,徐留根告诉记者,那是格宾石笼,“它里面要添加鹅卵石,用于防止河岸受水流冲刷。”他介绍说,这是河道的护坎,它的坡度较大,主要用于防冲刷,在上面要铺设鹅卵石。在鹅卵石的北边将来是50米左右宽度的绿化带。现在15标段河道的平整任务已经完成,整个朱河段河道将在5月1日前完工,并具备蓄水条件。
工程进展
朱河段五一预计具备通水条件,年底局部通航,通航将设船闸
“目前1、2、3、4号水面均已通水,市区段的工程只剩下从京港澳高速至太行大街朱河段的6公里。目前朱河段的工程量已经完成80%,预计今年五一能达到蓄水条件。”滹沱河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建管处处长张东明告诉记者,朱河河段共分为21标段,1到13标段已基本完工,现正在进行工程的收尾工作,14标段以下由于是去年五一开工的,施工时间较晚,进展稍显落后。为能够保证今年五月上旬达到通水条件,工人们从正月十六就开始了奋战。
已经通水的1-4号水面,今年主要是市区段景观带建设。对此,张东明介绍,目前1、2、3号水面景观设计已经完成,正在由相关部门审查中,审查完毕后便可招标施工了;而4号水面景观在去年已经招标完成,该水面共分20个标段,北部标段由于受到征地、天气情况等条件影响预计要在3月份开工建设,位于石环高速以北的南部标段,是七星岛所处的位置,也是工程量最大的,为了能够将工程做好,还在进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景观带将充分利用滹沱河现状地势和驳岸条件,对现状林进行保留和改造。”他说,整体景观在生态设计理念的推动下,以提高河道行洪功能为设计前提,重要景观和游人活动场地均规划位于50年一遇洪水水位线之上,在充分保障行洪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植被修复及土壤改良等生态技术,构建未来石家庄城区的生态核心,将滹沱河打造成为“城市中央生态游憩区”。
同时,结合滹沱河历史文化、传说故事和城市休闲文化,形成融文化、生态和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整体形成五个功能分区,分别是:水体净化区、湿地游览区、滨水休闲区、生态文明展示区和城市休闲度假区。
他介绍说,今年16公里的景观带将是滹沱河综合整治的重点,预计在3月份开工,预计今年“七一”主体工程达到设计要求,部分地段可达到向游人开放条件,并能为游人提供消费场所。另外,计划在1、4号水面分别设置码头和游船,可向游人开放。
而针对滹沱河未来通航的情况。张东明告诉记者,目前,关于滹沱河通航的设计方案正在进一步研究中。“因为几个水面都通过橡胶坝拦蓄水面,如果要坐船通过,就需要在橡胶坝建筑物连接处设置船闸。”张东明说,由于水面与水面存在落差,呈现阶梯状,船在行驶时需进出口闸门等相关设备像电梯上下似对此进行调节,这样的话过一道坝估计需要20分钟。除了要在连接处设置船闸外,由于有的水面较浅,就需要在水浅处做航道或者抬高水面,预计年底局部可实现通航。
前景展望
缺水城市,因水而兴
去年7月1日,1号、2号、4号水面已完成了河底防渗、两岸护坡工程,并已完成试蓄水,蓄水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同时,建成800米长人工沙滩、环湖路、木栈道、亲水平台等特色景观。许多市民已然前往多次。
“滹沱河自上世纪70年代断流,30多年来,这里黄沙裸露、砂坑遍布。这次整治工程真是浩大呀,把这么多年干涸的水面都蓄上了水,前年4号水面短暂的蓄水时,我们就去看过了,去年全线通水,我们去的次数更多了。”家住正定的白大爷说,自从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始施工,他没事了就去看看。“去年通水后,滹沱河简直就是变了模样。河中有水还有岛,岸边的一片沙滩还能晒晒太阳,可比过去的沙坑好多了,简直就像在海边。”白大爷说,将来这里的景观全部建成后,肯定特别漂亮。
而据滹沱河综合指挥部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第一能够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市区北部和正定县城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第二是有利于水源地保护,滹沱河是石家庄市的地下水源地,在目前太平河至滹沱河区域共布有地下水源井99眼,年取水量5000万方左右。工程完工后,可有效杜绝向水源地保护区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的现象,同时,结合河道蓄水及地下水库建设,对滹沱河水源地进行适宜修复涵养。
同时,他介绍说,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后,将形成环省会北部的滨水景观长廊,进一步改善省会的生态环境,其中增加水面面积800万平方米、湿地1500万平方米,绿地600万平方米,相当于让每一位市区居民再多拥有3.6平方米水面、6.8平方米湿地和2.7平方米绿地,从而在城市北部的上风口形成一条横亘东西的水廊、绿地,从根源上杜绝我市沙尘污染源头。同时,通过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可增加区域湿度,调节气温,净化空气,预计该区域夏季最高气温比其它区域可降低4℃左右,相对湿度增加10%以上。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水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美景,与太平河整治工程、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共同构成西部、北部生态走廊。同时,对滹沱河市区段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湿地和水面,也逐步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将对改善省会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城市发挥极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