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风云网
风云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国内

同学少年:小人物身上看台湾往事

时间:2015-10-12 14:10|来源:|作者:|点击:
   ■书名:《同学少年》

    ■作者:周志文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读家:蝎子安安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从《同学少年》中小人物的身上,会看到台湾的些许往事。      

    《同学少年》看过很久了,当时无语。隔段时间与朋友说到起名字的事,却忽然想起其中的桥段。我认为好名字未必会带来好运,那要因人而异,但根据金木水火土起名也不错。她说我迷信。当你很爱一个人时,可能会迷信,一切能使他健康幸福的事你都会去做。台湾的周志文博士,历任多所大学教授、讲师,他算不得迷信吧,可他讲他同学魏黄宇,生下来,大病小病不断,寻遍名医,几度从鬼门关抢回。究其五行,原来他缺火缺土,后来他改名魏黄灶,就没病了。这就是所谓的“名不正言不顺”。起名自有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玄妙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说到迷信,《同学少年》里还有诸如叫魂、鬼打墙、阴阳眼。这些被周志文称为怪力乱神的东西,都听父亲讲过,这让我感觉亲切。父亲小他几岁,也算他的同代人,在他们那个年代,无论大陆还是台湾,这种事很常见。当然,《同学少年》主要写的不是异志怪谈。

    此书是作者四八年从大陆辗转迁到台湾开始的。前半部分多写家庭,他写到不识字的母亲,写她最喜悦的是在上海烟厂做女工的时光。后半部分主要写同学。个人比较喜欢前半部分。

    作者生活的小镇,生活不富裕,甚至是艰辛的。直到小学毕业,作者也没正式地吃过肉。后来写同学吃鸡肉,吃的却是闹鸡瘟时的有毒病鸡肉。在那段岁月,关于吃,不免会勾起台湾人的乡愁来。作者姐夫的一位军中下属,宁波人,他过年过节送酒送烟殷勤万分的,只想到母亲那里吃点炒年糕,吃的时候千恩万谢的:“吃了老太太的炒年糕,就像真的反攻大陆啦!”

    看到反攻大陆这块儿,会让人想起曾经的那段岁月。溯本求源,大陆台湾终究是血浓于水的新兄弟。在那个年代,台湾与大陆,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相同的关键词“领袖、伟大领袖、舵手”等。作者写周旋的《花样的年华》,“四九年之后大陆当然不允许唱这属于旧社会的‘靡靡之音’,而在台湾也遭到禁唱的命运,原因是歌词中的一段:蓦地里,这孤岛,笼罩着惨云愁雾,惨云愁雾。啊,可爱的祖国,几时我能够投进你的怀抱,能见那雾消云散,重见你放出光明!”其他有关歌词的,还有“保卫大台湾”字样,它被大陆的“人民电台”改成了“包围打台湾”,此歌在台湾也被禁唱。历史走到今天,这样的事不禁让人莞尔。

    这是本有关回忆的书,书的扉页上有句约瑟夫·布罗茨基的话:“记忆所及的正是细节,而不是全貌,是剧情发展的高潮,而不是全剧。”

    细节需要过程的铺垫。而生活如果没有了过程,尽是高潮,则很难打动人。记忆不好写。曾经发生过的事,储存在作者脑海中,浮光掠影的记录,作者可体味到细节的魅力与高潮的滋味。而置身于外的读者,则不然。何况同学少年人生平常,又非“五陵衣马自轻肥”呢。作为散文,需真实,不需艺术的虚构。所以就算作者费再多的笔墨,也不见得有戏剧效果。

    读《同学少年》,是因朱天文的序,有爱屋及乌的意思。周志文曾任淡江大学教授,而朱天文恰是从淡江大学毕业的。序是很难写的,基于作者或编辑对你的信任来写序,朱天文是客观的。正如朱天文写“《同学少年》不让人觉得是美文”。你也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书不够吸引人,但你若是对台湾感兴趣,从同学少年身上,看看台湾早年的影子,却会是另一番滋味。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客服邮件:fengyKF@126.com

Copyright © 2002-2023 风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