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一、总体判断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瞄准的是当前发达国家的现代产业体系。随着技术革命和环境的变化,“现代”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与之相应,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因此,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目标,而不是一个既定的概念。那么如何确定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呢?由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与工业化进程、现代经济增长相协调的,所以,现代产业体系建成有两个时限:一个是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另一个是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产业体系,即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产业水平,需要相当长时间;而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则可有一个较明确的界限。我们认为,完成工业化可以看成是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的重要标志,因为这时已经完成了主导产业的更替,产业结构调整开始步入缓慢调整阶段,主导产业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已经完成。
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走过的路程来看,基本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后起国家与先发国家相比时间大大缩短。例如,英国工业化用了150年、德国用了100年,日本只用了40多年,而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仅用了30多年。那么,我省距离现代产业体系还有多大差距呢?按照中国社科院课题组有关研究,全国基本完成工业化大概在2020年以后。我省工业化水平为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处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下。以此来计算,距离基本完成工业化、基本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应该还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年时间。
二、多维分析
(一)从产业结构维度看,实现“三二一”模式尚需时日,产业结构升级任务艰巨
按照国际经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先由“一二三”模式(前工业社会,金字塔型),经过“二一三”模式(工业化初期,橄榄型)和“二三一”模式(工业化中期,橄榄型),转变为“三二一”模式(工业化后期,倒金字塔型)。从我省来看,目前三次产业结构为12.6∶54.2∶33.2,与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的目标还有16.8个百分点的差距。虽然我省第三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换、第三产业达到50%以上至少还需15年左右的时间。
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我省结构调整的任务繁重。农业方面,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步伐;制造业方面,要发挥现有优势,推动产业向深加工、先进制造转换;服务业发展应突破由低到高的一般发展模式,紧跟时代潮流、摸准服务业发展脉搏,推动对制造业有引领、提升作用的现代服务业横空出世,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从产业实力维度看,我省战略产业转换滞后,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偏弱,加快提升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从主导产业群分析,我省目前仅钢铁工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他产业无论是从总量、占GDP比重、全国市场占有率还是盈利水平等方面来看,都不具备优势,我省实质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产业群。另一方面,我省主导产业带动性不强,产业竞争力不突出。据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的有关数据,我省工业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16位,企业竞争力排名第19位,位次都比较靠后。
我省企业竞争力不高、名牌产品偏少,缺乏在国际上有一定竞争力、影响力的品牌。2007年我省有18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入选企业数在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天津、辽宁之后,并且仅有1家企业(唐钢集团)进入前100强,另2家企业(邯钢集团、建龙集团)进入前200强,绝大多数在后300强。入选企业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采矿、建材、能源等行业。我省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为51个,在全国排名第10位,位次比较靠前,但与先进省相比差距较大,例如,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等省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分别是我省的4.5倍、3.5倍、2.9倍、2.8倍和2.4倍。而且我省驰名商标规模小、名气小,没有形成诸如山东的海尔、北京的联想等在国际上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河北仅11家上榜,最靠前的长城(汽车)列第189位。我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群,还需要长期努力。
(三)从支撑能力维度看,我省创新能力、融资能力和城市承载能力建设任重而道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仍需增强
据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8)》显示,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综合排名列第22位,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不强、特别是主导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的重要瓶颈。例如,建材工业研发费用的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0.2%,远远低于国外一些大公司3%~6%的水平。从国际视角看,我省的创新能力与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差距较大,实现创新驱动还有较重的任务。
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产业引导能力、支撑创新能力还较弱,产业资源与金融资源在区域分布上还不十分匹配,没有形成二者良性互动,2007年我省财政金融竞争力在全国综合排名仅列第19位。城市承载能力也还不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但我省通过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城市承载能力大大增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特别是对现代产业的吸引能力、聚集能力大为增强。我省交通、邮电通信、电力等基础产业发展较快,2006年全国排名第8位,2007年为第11位,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强,正在由建设高峰期向建设与管理并重期转变,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将先于现代产业体系形成。
(四)从发展环境维度看,迫切需要构筑起较完善的、适合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创造适宜产业发展的文化氛围
产业发展环境涉及多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环境竞争力。我省的软环境竞争力在全国排位为第24位,属于发展环境排名靠后的省市。二是产业发展传统。冀商虽然也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但与浙商相比,全民创业的意识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这是我省民营经济量多但不强的重要原因。三是产业发展的文化氛围。我省缺乏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气魄,所以能做大但难以做强,能占领小市场,难以走向世界市场。我省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弘扬冀商精神鼓励全民创业等活动,促进了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但我省要想超越其他省市,就必须形成比其他省市更具明显优势的发展环境。从这个角度看,我省还任重道远。
(五)从可持续发展维度看,我省产业的可持续性不强,产业绿色化的任务很重
我省是能源原材料大省,典型的偏重型产业结构,资源型工业比重高,资源性传统产品占1/2,而全国平均为1/3,由此造成我省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较重。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6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价值)为1.843吨标准煤/万元,全国排名第8。将我省单位GDP能耗数值换算成可进行国际比较单位,我省每千美元GDP能耗为1.29吨标准煤,这与英国、美国、日本工业化加速时期所达到的能耗峰值相比,分别高出0.29吨、0.39吨和0.99吨。我省产业对环境污染较重,2006年每万元GDP工业污水排放量为11.18吨,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位第12。虽然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现已取得重大成效,2008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31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4.33%,但产业结构偏重表明我省产业的可持续性较差,产业绿色化的任务繁重。
(执笔:孙宏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