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求职
一次性缴8000元保证金
昨日,一些求职者代表向记者讲述了事情的经历。去年10月份,一些求职者从网上看到《人才·中国》周刊的招聘信息,信息称要招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公共与协调主管、后勤保障人员、校园编辑部干事、勤工助学干事等。应聘人员需进行岗前培训3到5个月,培训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750元。聘用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按国家规定享受“五险一金”,月工资1500元。看到公司待遇不错,一些求职者纷纷到公司应聘。
去年12月份,第一批15名求职者到公司接受了岗前培训,并每人缴纳了8000元保证金(培训费6000元,安置费2000元)。之后的几个月,又有20多名求职者接受了岗前培训,并每人缴纳了8000元保证金。
蹊跷
签合同时突然换公司
“几个月来,公司也没给我们安排具体的工作,只是每天让到各个大学去招聘校园记者,所谓的《人才·中国》周刊很长时间也不见出一期。”一位求职者说。而最让大家无法理解的是,培训期过后,在签订《劳动合同书》时,用人单位竟然不是《人才·中国》周刊,而是改为了河北省社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社樱公司”)。对此,公司方面解释说,社樱公司是总公司,《人才·中国》周刊只是公司的一个项目,求职者也可以选择与《人才·中国》签订合同。至于8000元保证金,会在求职者工作满两年后予以退还,中途因个人原因离职的,将不予退还。
培训期过后,公司就开始拖欠工资,面对求职者的催促,公司负责人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今年4月份,公司告知求职者,如果不想干了,可以选择离开,保证金和工资将如数支付。
现状
手中欠条无法兑现
因感觉实际工作与招聘时出入较大,在得到公司可以办理离职的通知后,求职者纷纷办理了离职手续。公司里一位姓黄的负责人也就工资和保证金的问题给他们写下了欠条,让5月30日前到公司办理结算手续。
5月30日,求职者纷纷赶到公司,却发现公司已是人去楼空,打电话一问,才知道公司又更换了办公地点。他们又赶到新的办公地点,得到的答复却是,姓黄的负责人不在,结算手续无法办理。之后,他们又先后多次拨打公司负责人的联系电话,却始终处于无法接通状态。“我们总共有30多个人,每人被拖欠着一万元左右。现在,负责人迟迟联系不到,大家担心他携款走了,所以都非常着急。”一位求职者说。
昨日下午,记者也多次拨打了公司负责人的联系电话,其中黄姓负责人的手机已处于欠费停机状态,另一人的手机打通后始终无人接听。
记者通过《人才·中国》周刊的网站,查询到了石家庄办公地的电话,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说,8000元的保证金确实收了,工资也欠着一部分,这些问题肯定得解决,但因为负责人到外地去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等负责人回来了再说。负责人什么时候能回来,他就说不清楚了。
至于社樱公司与《人才·中国》周刊的关系,这位姓张的工作人员表示,社樱公司是他们的总公司,《人才·中国》周刊只是总公司的一个项目。而对于《人才·中国》周刊的刊号是否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他表示不清楚,好像《人才·中国》周刊用的是济南一个期刊的刊号。
调查
批准报刊中未查到
昨日,记者找到了一份《人才·中国》周刊,它是一份8开大小的报纸,共有组织管理、风云人物、专题报道、文学原创等16个版,首版还标有国际、国内的刊号。
对此,记者联系到了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综合处,工作人员介绍,所有经过他们批准的报刊都可以在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上查询到,建议记者到新闻出版总署查询一下。打开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后,记者按其提示输入“人才·中国”的字样,只见网页中出现:“当前大陆出版发行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报纸中未搜索到您查询的报纸。”
那么,《人才·中国》周刊会不会是借用外省的期刊号在石家庄办报纸呢?新闻出版署工作人员表示,按规定只能是一刊一号,借用外省的期刊杂志号在异地出版报纸,是违反规定的。
说法
收取押金违反规定
昨日下午,石家庄市劳动监察支队已经正式受理了求职人的投诉,并准备就此事展开调查。
市劳动监察支队举报投诉科的沈科长表示,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以任何借口收取保证金。《人才·中国》周刊在招聘时,向应聘人员每人收8000元保证金,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另外,该周刊还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公司的负责人迟迟不露面,且处于无法联系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存在诈骗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