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风云网--笑看风云,尽知天下
<script src="http://imgcache.qq.com/music/musicbox_v2_1/upload/netmedia_player.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initMusicData("[music]678950|3|http://stream8.qqmusic.qq.com/678950.wma|序曲:答案|16252|小娟 & 山谷里的居民|678952|3|http://stream9.qqmusic.qq.com/678952.wma|微风往事|16252|小娟 & 山谷里的居民|678388|3|http://stream4.qqmusic.qq.com/678388.wma|小茉莉|16252|小娟 & 山谷里的居民|678954|3|http://stream9.qqmusic.qq.com/678954.wma|微光中的歌吟|16252|小娟 & 山谷里的居民|678956|3|http://stream9.qqmusic.qq.com/678956.wma|如果|16252|小娟 & 山谷里的居民|678958|3|http://stream10.qqmusic.qq.com/678958.wma|阿美阿美|16252|小娟 & 山谷里的居民|678960|3|http://stream10.qqmusic.qq.com/678960.wma|庙会|16252|小娟 & 山谷里的居民|678962|3|http://stream10.qqmusic.qq.com/678962.wma|尾声:心曲|16252|小娟 & 山谷里的居民|678963|3|http://stream10.qqmusic.qq.com/678963.wma|特别收录:美丽的稻穗|16252|小娟 & 山谷里的居民[/music]");</script>
关于小娟最早的记忆,来自《摇滚北京II》里那一首无伴奏的清唱曲《美丽的魂魄》,那个时候的她,还叫王秀娟。当时的小娟,声音清澈清亮,在一张云集着各种摇滚风格作品的合辑里,因此也更显得特别。在诸多摇滚乐迷总是习惯在歌词里寻找精神、寻找信仰的时代,小娟的歌声也总算在一时间把音乐带回到了最原始最纯粹的状态,让激情因此可以休养生息。但不管如何,《摇滚北京II》这样的专辑终究不是她应该出现的地方。不过,再想想当时那个或者主流流行、或者另类摇滚,非此即彼的时代,她那种返璞归真的民谣,还真是没有适合收留她的地方。
期间隔了好多年……
当小娟卷土重来时,乐坛已经不是《摇滚北京II》时的乐坛,而她对于民谣的热爱则依旧,甚至已经从热爱变成了执着,由执着变成了习惯,直至惯性和依赖。
从2006年的《如风往事》,到2007年的《细说往事》,以及2008年的《红布绿花朵》和今年最新的《台北到淡水》。虽然在四张专辑中,小娟仅仅只是推出了《红布绿花朵》一张原创专辑,但却几乎赢得了圈内一直的口碑好评,俨然成为内地的民谣天后。相比那些奋战在广东发烧唱片第一线,每年都要出几张唱片玩的歌手来讲,小娟则是几乎以相同的翻唱道路,却得到了一种截然相反的艺术成就肯定。
这中间的过程,同样是包装。不能怀疑小娟对民谣音乐的热爱,但很多时候,从她音乐中体现出的那种民谣,总会显得矛盾和可疑。就像她的乐队名字“山谷里的居民”一样,她想要达到的,显然就是那种纯粹、原始和自然的音乐效果,是一种原生态的回归。但制作方发烧的制作动机,以及小娟本人对于纯粹声乐技术层次的天籁享受,则无疑让一切的一切变了味儿。
先不说《红布绿花朵》里的创作好不好听的问题。至少从《如风往事》、《细说往事》和这张《台北到淡水》三张翻唱专辑来看,口碑上想要主导的方向,明显就和小娟音乐真正的趣味有着天壤之别。在口碑的传颂中,现在的小娟,俨然已经成为了台湾现代民歌的内地代言人,是公路《遥远的乡愁》一书的有声版,似乎代表着对台湾现代民歌运动最纯粹最本质的诠释和解读。但实际上,现在的小娟,不过就是现在时蔡琴和现在式齐豫的合成版。这么说并非贬低三位歌者,只是为了说明,实际上这三位早年同样因为民谣走上歌坛的女歌手,现时现今的状态,都早已经和民谣相去甚远,即使她们有的多、有的少的翻唱民谣,那也是谣要多过民的成份。而三者惟一的不同,就是齐豫和蔡琴早已经没有将民谣一词挂在嘴边,而小娟却依然还是将民谣当成自己音乐的主打,甚至卖点。
而这张《台北到淡水》,实际上依然还是《如风往事》和《细说往事》的一种延续,只不过在翻唱曲目的选择上,现在的小娟更有经验、更集中火力,将目光全部对焦为台湾现代民歌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佳作,一时间仿佛将人又带回到了那个理想主义的音乐时代。
但实际上的效果,却是小娟依然用她不咸不淡、荣辱不惊的淡定声线,仅仅只是再现了这些经典作品的旋律,而几乎没有任何回到民歌时代的迹向。这主要的问题,一则还是小娟的声线虽然轻柔、清澈,但在歌曲的处理上,总是失之自然随兴,过多的技术雕琢,也让她所演绎的歌曲,总是会有刻意、匠气的效果,尽管“山谷里的居民”在编曲上极尽朴素之能事,但还是难以改变这些民谣,因为小娟的发烧人声而华丽的结果。实际上,民谣和发烧虽然从本质上来看拥有不同属性,但如果拿捏得当,还是能够相安无事,甚至别有洞天的。如李健创作并演唱的民谣,就是在简约的民谣旋律中,体现出他声线中纯净的发烧效果。而小娟和李健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的音乐缺乏后者的那种书生气息,以及由这种气质带出的人文味道。于是,小娟的歌曲总是会在人声的发烧和人文气质寡淡的作用下,或给人一种演唱偏油,或给人一种没有文化养份的感觉。当然,如果你从中同样还听到天籁之音,也是没错的,但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发声机器,显然根本就不是小娟的目的。
而这也是小娟音乐的最大问题。虽然民谣本来就是一种开放的音乐形式,可以有不同种的玩法和曲风设定,但那种青涩的直指人心、纯净的心潮澎湃,却是民谣音乐必须具有的气质。而在这张《台北到淡水》里,小娟对于那些装载着年轻、诗意、活力、浪漫、忧伤、感怀的作品里,却仅仅只是采取了清一色的淡定处理,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显然已经抹去了这些经典民谣作品最精髓的成份。
当民谣只剩下支撑歌谣的旋律,你也许可以享受于小娟的声线,但你却很难重回那些民歌者创作作品那心潮起伏的瞬间,曾经的民歌也就没有了生命。相反倒是黎强演唱的《乡间小路》、《雨中的故事》和《阿美阿美》,因为更质朴更纯粹的声线效果,从而让作品和听者更容易产生近距离的沟通,从而体现出民谣里的那种草民味儿。
唱得好的小娟,碰到了好的不得了的民谣,更像是一种优秀的唱法,出现在不适合的地方。实际上从这张专辑来看,小娟的声音在《微风往事》这样雅致、细腻、贵气的波萨诺瓦曲风里的表现,远远强于她想要呈现的那种民谣气质。拥有天籁资本却非要鲍比·迪伦,这就是小娟的尴尬。